在拂曉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一間日光棚里,西紅柿的采摘工作變得更加智能化。通過遙控運輸車,工人可以將采摘好的西紅柿送到分揀打包區。園區負責人張鯉表示,現如今,這個園區的每個棚都配備了遙控運輸車,為工人們提供了便利,使他們在棚內作業更加省時省力。此外,園區還采用了數字智能化設備,除了繞蔓、整枝、采摘等工序需要人工操作外,其余工序都可以自動運行。
在這個現代化科技大棚中,記者感受到了充滿科技感的氛圍。大棚內安裝了自動卷簾機、自動放風機、環境參數傳感器以及水肥一體化等數字智能化設備,實時監測西紅柿的生長環境與相關信息。智能溫控系統會分析西紅柿生長所需的水肥、光照、溫度、濕度等要素,并提出合理化調整建議。同時,光照、氣溫、澆水施肥等工作可以通過物聯網系統進行準確調控,從而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,提高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。
除了數字化智能化設備,這個園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全部采用了無土栽培種植模式。根植于椰糠“土壤”中的西紅柿沿著繞蔓繩向上生長,這種方式無需噴灑農藥,有效地避免了土傳病蟲害的問題。所以,在這里種植的西紅柿既沙又甜,非常健康,也被消費者廣泛喜愛。
通過無土栽培、水肥一體化系統、智能化生長環境監測及調控系統的綜合應用,這個園區種植了5萬㎡的西紅柿,生長期約為3個月,年產量達到約1000噸,產品暢銷全國各地。目前,園區采用兩種銷售方式,一種是通過江蘇綠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銷售渠道,嚴格把控產品品質,進行統一標準分揀和收購,以訂單式銷售為主。另一種銷售方式是在西紅柿即將成熟時,通過電商平臺和線下對接等方式,供應給本地商超市。通過數字智能化系統的賦能,傳統的“靠天吃飯”的種植方式已經變為了“靠科技吃飯”。張鯉表示,園區將繼續推動農業與科技的深度融合,努力打造一個集規模化、科技化、生態化、鏈條化和體驗化為一體的綠色農業示范區,為消費者提供健康、安全和無公害的蔬菜。